一八九五-乙未:引用~烈士與豎仔 ---追思抗日烈士吳湯興有感 


《李筱峰專欄》烈士與豎仔 ---追思抗日烈士吳湯興有感

八月二十八日是烈士吳湯興成仁紀念日。吳湯興是誰?

一八九五年,台灣被清國賣給日本,官紳成立「台灣民主國」抗日。出身苗栗銅鑼的客家子弟吳湯興,就是這場抗日行動中一位身先士卒的烈士

一介書生吳湯興在台灣民主國成立後,求見丘逢甲表達擬組抗日義軍之意。經丘引薦給總統唐景崧,獲唐授與義民統領的職位,吳湯興隨即在鄉招募義軍,與姜紹祖徐驤等諸先烈並肩作戰,從新竹戰到彰化,尖筆山之役大挫日軍攻勢;可惜最後在八卦山之役壯烈成仁。吳湯興雖犧牲,卻也讓日軍付出代價,日軍幾位將官如山根少將、緒方中佐,都在戰役中受傷而亡,據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也在此役受傷最後不治。


唐景崧

相對於吳湯興的奮戰精神,一些只靠嘴巴和筆桿抗日的頭頭們,反而成為「豎仔」之流了。拿總統唐景崧來說,六月四日日軍還在基隆,唐景崧就化裝平民,買通衛兵,漏夜逃往淡水開溜回中國。距就職僅十日,人稱「十日總統」。




丘逢甲

再看看丘逢甲,當唐景崧電催丘逢甲率軍北上赴援時,丘躊躇不前。對照他曾經激昂慷慨的文詞:「臣等桑梓之地,義與存亡,願與撫臣誓死守禦。設戰而不勝,請俟臣等死後,再言割地。」「如日酋來收臺灣,臺民惟有開仗。」言行相較,真是諷刺。這位發誓要「誓死守禦」的丘逢甲,始終未曾與日軍開戰過,就帶著軍餉逃走。丘逢甲後來死於廣東,死時有六位同鄉的舉人作弔聯諷刺他。一位美濃出身的舉人林金城,也寫下這樣諷刺對聯:「盜臺軍餉,盜粵軍裝,軍法總能逃,事變兩番成大盜/非清人物,非漢人材,人言終不息,心甘一死莫知非。」

同樣的,鎮守在台南的劉永福,最後也是在日軍還未攻入台南之前就逃了。他抱著心愛的小狗,化裝成老太婆躲在英輪潛回廈門。

一百一十一年前這場「乙未抗日」真是一場好實驗「立足台灣,心懷中國」的官紳士兵,與「立足台灣,心懷鄉土」的本地義軍,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。

部署在北台灣的軍隊都是一些廣東兵,士氣委靡,軍紀渙散,誠如王松詩所言「將官欲詐千緡餉,丐子堪當一日兵」;也如美國記者Davison目睹的場景「華兵互相吵鬧,殺害軍官,勒索搶劫,橫行無忌」。唐景崧潛逃後,城內的廣東兵,到處搶劫,變賣軍械,官兵變成強盜。

反觀三峽以下至中南部的台灣子弟兵,為保鄉衛土而奮身抗戰,犧牲慘烈。日軍從花不到十天,幾乎兵不血刃而進佔台北,到花了將近三個月,才打到彰化,真有天壤之別。劉永福逃跑後,屏東六堆的客家子弟仍在對日軍抵抗,直到火燒莊一役慘烈犧牲為止。

以上的兩組歷史實驗,真夠讓我們明白,如果不是真正扎根本土,光靠那些外來統治者虛文矯飾的宣誓口號,是靠不住的。

過去那個叫我們要「反共抗俄,消滅共匪」的外來統治集團,在失去執政權之後,就跑去對岸「聯共制台」,相較當年「託辭將作戰,脫身滄海滂」的唐景崧等人,就比「豎仔」更等而下之了!

(作者為世新大學教授,本文同時收錄於www.jimlee.org.tw




日軍南進路線、時間示意圖



於三峽、大溪、桃竹苗一帶及彰化等地皆受到極激烈的反抗。除了反抗軍的遊擊戰令日軍頭痛之外,道路、衛生狀況惡劣,也造成日軍的行動困難。97日停在彰化,等待增援軍隊,擬定三路作戰計畫。近衛師團依原訂路線南進,混成第四旅團自布袋嘴登陸開始南進,第二師團則自枋寮登陸北上,10月中旬三路人馬進抵台南城外,終於於10 21日進入台南城。




嘉義彰化師團南進圖



10 3 日起,近衛師團自彰化出發,兵分三路往嘉義前進,10 9 日進入嘉義。此為日軍派前鋒部隊偵查地形及路線後,作成的行進地圖。




吳湯興於彰化附近使用的督陣令旗



吳湯興使用過的手爐







台灣英雄吳湯興

王至劭

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正在全台巡迴上演「乙未丹心─吳湯興」,這是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所主辦。筆者於上週六慕名而往,特地赴苗栗頭份國小觀賞,禮堂現場爆滿,不下一千人,大家共同觀賞這位台灣民族英雄─吳湯興的英勇事蹟。


西 元一八九五年,甲午戰爭戰敗的清國根據馬關條約,將台灣割讓給日本。日本原以為台灣人會像清國人那麼好對付,不料,卻遭遇到強烈的抵抗。其中,新竹、苗栗 一帶客家人吳湯興、徐驤、姜紹祖等所率領的抗日行動最為壯烈,他們從桃園打到斗六。這些故事我以前只知道一點點片段,直到此次觀賞了該劇,才得以明瞭。當 天觀賞者大多為客家鄉親,我不是客家人,聽不太懂對白,但有中文旁白,故得以知悉吳等人的英勇事蹟。


新竹城被日軍佔領後,吳湯興等人率千餘義勇軍佯攻新竹城東門,詐敗,將日軍引至山區,並在該地埋伏重兵,重創日軍,並生擒十九人,包括田中大佐;而我方因遭奸細出賣,也有三十四人被日軍俘虜。



日 軍兇殘成性、濫殺無辜,新竹城內有一妓女戶的媽媽桑,其夫無故被日軍殺害。吳湯興獲悉,乃把握此一因素,與媽媽桑呼應,媽媽桑將中崗少佐誘至她的場所,等 少佐和數位隨從正在溫柔鄉酒酣耳熱時,吳湯興適時夜闖敵營,一舉將少佐等人擒下,接著展開談判,用手上的十九名日軍和對方手上的三十四名台灣人換俘。少佐 本來不同意,奈何他的行動已被吳所控制,也只得同意。



吳湯興等人且戰且走,最後在彰化八卦山和福佬人會師,於極為慘烈的八卦山決戰中壯烈犧牲。而最後一位領導人徐驤轉戰到斗六,也犧牲了,時為甲午的後一年(一八九五年),故史稱「乙未戰爭」。



日本在甲午戰爭的黃海海戰中僅陣亡九十人,便獲得決定性的勝利。卻沒料到在台灣會遭遇到如此慘烈的抵抗,犧牲了四千八百多名日軍(大多死於瘧疾等風土病),耗費半年的時間及大筆銀兩才控制住台灣。

台灣先民何其英勇、何其聰慧,吾輩應本著先人的精神繼續努力,為民族之獨立自主、為子孫之幸福自由繼續奮鬥。

(作者為高中教師)

引用自:
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7/new/dec/1/today-o3.htm


延伸閱讀:

一八九五之〔阿婆仔浪槓〕

一八九五~乙未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emick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